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此次发布的两项指南是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进一步落实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全球教育领域应对技术变革贡献中国方案。
教育部政策引领,人工智能教育迎来新契机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 (2025 年版)》构建起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以素养培育为核心,通过独具匠心的螺旋式课程设计,助力学生从小学阶段的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逐步迈向初中阶段的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最终在高中阶段实现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的飞跃。
《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 (2025 年版)》则秉持 “应用为王、治理为基” 的理念,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明确各学段使用规范,严守数据安全与伦理道德底线,充分释放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潜能。
双师智教小初高课程体系,精准对接政策与需求
小学阶段:兴趣启蒙,开启人工智能探索之旅
小学时期是孩子好奇心与探索欲最为旺盛的阶段。双师智教小学课程体系紧密贴合《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 (2025 年版)》中对小学阶段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编程课程,如 Scratch 图形化编程,孩子们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轻松创建动画、游戏,在玩乐中理解编程逻辑。智能机器人课程更是让孩子们与机器人亲密互动,组装、编程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激发他们对科技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线上专业 AI 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生动的讲解,点燃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线下辅导教师则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状态,手把手指导操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学习节奏,真正做到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双丰收。
初中阶段:原理探究,夯实人工智能知识基础
进入初中,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对知识的探索不再满足于表面。双师智教初中课程体系依据政策对初中阶段的定位,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教学。Python 编程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代码的世界,深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开发小型项目,如简易数据分析程序、自动化脚本等,提升学生运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则系统讲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算法等知识,让学生明白人工智能背后的运行逻辑。线上教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技术原理,线下教师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对人工智能基础应用的理解,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阶段:创新实践,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双师智教高中课程体系高度契合政策要求,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高阶课程中,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如图像识别系统开发、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等,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课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线上专家与线下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人工智能竞赛、科研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
双师智教助力教育新生态,培养时代创新人才
双师智教通过精心打造小初高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连贯、系统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这种线上线下双师协同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线上教师的专业优势,还能让线下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个性化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双师智教的课程学习,学生们将逐步提升人工智能素养,为未来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双师智教
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领航者
双师智教专注于6-18岁青少年的AI认知启蒙与科创能力培养。我们以“培养未来科技创造者”为使命,通过前沿课程与项目化学习,助力学生掌握核心科技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双师智教打造一站式的创新教育综合解决方案,它深度融合了开源硬件、3D打印、VR/AR技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以及大数据等现代教学技术。该方案的核心在于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教育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涵盖了创客教育、STEAM教育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多个领域,主要通过创新实验室系统方案的输出来实现。其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式和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学科知识应用于跨学科的项目问题解决和产品创造之中,实现了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咨询热线:4008-5050-26